做着震惊世界的事,住着贴满广告的楼,这位“中国居里夫人”又有几人知道她姓名?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贵族,有很多讨论。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要“有钱”。但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却在死后才得以正名。他舍弃法国的大好前途回国,却从未亲眼见证自己的科研成果。他和夫人一生都住在旧小区简朴的老宅中,除了满室书香,毫无奢侈物件,这就是钱三强。
而你或许不知道,钱三强的夫人,一位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她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却一生低调,鲜为人知。她叫何泽慧。
7年前,2011年6月20日,
一位老人因病在北京去世。
她走后,她的儿子来到她住处,
回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
不禁泪如雨下。
老人生前就是睡着这样的床,
家里的家具也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旧物。
但就是这位中国老人,
她的人生足以震惊全世界!
她是中国的骄傲,
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是"三钱"之一的钱三强的夫人
曾跟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上世纪40年代
他们夫妻铀核三分裂的发现震惊世界,
因为对中国的歧视,
诺贝尔奖没有发给他们。
这成为诺贝尔奖的遗憾,
世界物理学界,
对“何泽慧”三个字充满敬意。
娇小姑娘让德国人破了例
1913年,山西灵石声名显赫的何家
在苏州的"灵石何寓"落成。
第二年,何泽慧
出生在苏州园林式的大宅院。
《灵石县志》记载,
清朝,何家就先后考取15名进士,
29名举人,22名贡生,
65名监生,74名生员,
故在山西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
如今苏州的网师园,
曾是何家私宅,
正是何泽慧无私地把它献给了国家。
来看看这究竟是一个多了不起的家族:
父亲何澄,同盟会成员,
当过保定军官学校教官、
沧石铁路筹备局局长,
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等;
母亲王季山,物理学翻译家;
姐姐何怡贞,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和沈阳金属所的创始人之一;
姐夫葛庭燧,金属物理学,
国际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
哥哥何泽明,金属学专家;
弟弟何泽涌,中国细胞学专家,
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
妹妹何泽瑛,中国植物学专家。
何泽慧(右)童年与兄弟姐妹们一起,这是当时典型的中国上层社会家庭
而她的外祖父母也不简单,
外祖父王颂蔚,蔡元培的恩师;
外祖母谢长达,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
曾创办了振华女校(杨绛的母校)。
王颂蔚夫妇的子女共9人(有一女早殇),
一张表看看他们家究竟出了几位院士。
王季烈,
中国近代物理学翻译第一人;
王季同,“王氏代数”发明人;
王季苣,中国第一位化学女博士。
王守竞,物理学家,其“王氏公式”,
至今被大学物理教科书所引用;
王明贞,清华教授、物理学家;
王淑贞,中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王守融,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
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
王守觉,中国半导体电子学家;
王守武,中国半导体,
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倪葆春,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
何泽慧的表姐夫陆学善,葛庭燧,
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而上面提到的王守觉、王守武、
陆学善,葛庭燧,
以及何泽慧自己和丈夫钱三强,
全部都是中国院士,
一个家族,
一代之内就出了六个院士,
中国百年以来,实属奇迹!
何泽慧与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何泽慧的八个兄弟姐妹中,
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学家、
一位植物学家、一位医学家。
何泽慧自小聪慧,
当年清华物理系招生,
她是唯一的“女状元”。
“何氏三姐妹”:何怡贞、何泽慧、何泽瑛。大姐何怡贞、二姐何泽慧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小妹何泽瑛是著名的植物学家。
她后来回忆:
“考浙江大学的人有800多,我报考的是物理学系,他们取的只有我一个女生,你说我的运气好不好?清华大学人多而且特多,一共有近3000人,清华的希望小得不得了!”
她选择去了清华。
也是在这里,
她和钱三强两个人相识相恋,
被称为“清华的金童玉女”。
当时中国的大学宽进严出,
清华的课业尤为繁重。
最终物理专业只有10人顺利毕业,
何泽慧是第一名
而第二名,正是她的丈夫,
钱三强。
大学毕业后,
钱三强考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
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何泽慧与几位男生一起,
前往南京军工署求职,
希望以自己的专业报效国家。
男生们被留下了,
何泽慧却被拒之门外。
理由是,男生学习期满后,
就赶赴战场抗击侵略者,
至于女生,军工署无法安排。
何泽慧万般无奈,
一气之下选择出国深造。
出国前,她从在南京军工署工作的同学
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那里得知,
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
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
于是,她到德国后直接找到了这位系主任。
技术物理系主任跟她见面,
说这个不大可能,
因为我们技术物理系是个保密的系,
是不可能吸收外国人的,
尤其更不可能吸收女性来学弹道专业。
何泽慧据理力争说,
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
帮我们打日本鬼子。
我为了打日本鬼子,
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
你为什么不收我呢?
这个娇娇小小,
从小在苏州园林的富贵温柔乡里长大的
中国女孩,
用无与伦比的勇气,
被破例接收进入弹道专业学习。
这是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
第一次收外国学生,
也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收女性学生。
她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后来德国爆发战争,
她与钱三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因为战争的关系,
书信不能封口,且仅限25个字,
就这样通信两年,
钱三强鼓起勇气,
写了一封后来影响了近代中国物理学界的信。
这是钱三强给何泽慧的求婚信:
钱三强在信中说道:“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她的回复很简单:“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半年后,何泽慧只身前往法国,
在居里夫妇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
她跟随丈夫留在法国,
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工作。
1946年巴黎,何泽慧(左)与伊莱娜·居里。
没想到此后的她在法国,
开启了自己科学生涯最辉煌的篇章!
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合作,
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现象。
这项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因为三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三百分之一,
四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万分之一。
铀核“三分裂”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
何泽慧因此也被赞誉为
中国的"居里夫人"。
1946年 ,在法国研究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
这项震惊世界的发现,
足以获得诺贝尔奖,
可由于当时世界对中国的歧视,
诺贝尔奖并没有公平地发放奖章。
不得不说,这是她的遗憾,
但更是诺贝尔奖的遗憾。
1948年4月,钱三强与何泽慧离开巴黎回国前,在卢森堡公园留念
1948年,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
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新中国成立,他们扛起了
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任。
经过几年的努力,
物理研究所渐渐有了规模,
科研人员由最初的5人扩大到150人,
这是新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1956年,她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
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而当研究所重点转向原子能后,
她又立即奔赴苏联,
负责关键的加速器,
及在反应堆上进行核物理实验。
1958年,中国第一台反应堆,
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
她担任起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
使中国快中子实验工作,
很快就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
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曾说:
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决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
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外国人往往看重个人的价值,
喜欢用‘之父’、‘之冠’这类称谓。
正如何泽慧,
中国又有几人知道她姓名?
十年浩劫
她被打倒,被批斗,家也抄了,
她和钱三强一起被关进,
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
养猪、扫厕所、施肥、锄地……
1971年,在合阳干校时的全家福
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
何泽慧被邀请担任副所长,
她立即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
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
及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和发展。
并在西藏建成,
世上海拔最高的高山乳胶室,
使中国成为当时少数几个,
能生产核乳胶的国家之一,
推动了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
她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
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
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她说:科学家本来就应该
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令人敬佩的是,何泽慧和丈夫
一辈子做着震惊世界的事,
住的是贴满广告的楼!
86岁时,何先生每周还要坚持几次
到高能物理所上班。
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
渴了就喝点白开水。
2000年秋冬,何泽慧院士在“神舟二号”发射场
她家住在中关村,
所里想派车接送,她坚决不要,
还是挤公共汽车。
何先生也经常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
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
让你感觉不到大科学家的派头。
钱三强和何泽慧及小外孙女在北京中山公园
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
书桌上的镇纸是老人自己捡来的鹅卵石。
在人们都开始用名牌武装到牙齿的时代,
老人依旧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
那书包带子已经断了,用绳子系着,
革裂开了,用针线缝了起来。
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
他们的家,在中关村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区中,
昏暗的楼道里贴满了,
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单位几次来人说
可以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居住,
但都被何泽慧拒绝了。
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
她坚决不同意立传。
因此丛书第六集"物理学"部分,
没有她的名字。
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
编者不得不加了特别说明:
"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何泽慧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
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
对国家有益的,
我就做。"
1992年6月28日,
钱三强逝世。
1999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自钱三强去世后,
家里的东西几乎没有变过。
不论是卧室还是书房,
何泽慧都尽可能地保持着
钱三强生前的样子,
也许这就是她纪念钱三强的最好方式。
她不缺钱,
生活却是非常简朴。
90多岁的大家闺秀、“中国居里夫人”,
每天穿着解放鞋,
坐公交车去上班,
常常就在单位食堂买几个馒头带回去吃,
这本身就是中关村
再也不会有的人文景观。
这种淡泊名利,
不求任何享受的品质
令人敬佩。
何泽慧说:
"作为一名科学家,
本来就应该
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
何泽慧院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享年97岁,
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发来唁电。
中科院院士李惕碚
在2009年庆贺何泽慧95岁生日的
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何先生那里,科学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来面目,如此而已。
权位和来头,排场和声势,以及华丽的包装,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而又鞭辟入里的实在话。
直到离世,她一直住在中关村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区中,这里已经破败不堪,昏暗的楼道里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小院里到处可见各种各样杂物。
而这里,曾经聚集了“中国最高级的一批大脑”:其中包括59位留在大陆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中的9位,中国科学院首批233位学部委员中的32位,以及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8位。
时间飞逝,人们纷纷与这老小区告别,只有何泽慧还住在这里。屋子保留着钱三强在世时的模样,往后的20年间,何泽慧与满屋书香为伴,直至2011年离世。
虽出身名门贵族,曾富甲一方,
但身上却毫无骄奢的影子,
朴素踏实地报效着祖国,
她可以放弃更好的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贵族!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世界级科学巨匠,
让我们记住她!
何泽慧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